网络安全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让网络空间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本文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为《网络对抗》所作序。

                                                      Snip20180112_49.png

马利:网络安全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让网络空间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网络空间成为生存新空间、精神新家园、治理新领域,网络安全正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如何让网络空间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视角,以格局、道义和力量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开拓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大格局。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乌镇峰会”上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五项主张”,体现了中华民族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发展的真道义;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聚焦造福人民、网络生态、核心技术、安全发展、企业责任和人才支撑六大问题,深化细化了网络强国战略,对中国网信事业做出了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要求又有办法,为网络空间更好造福地国家和人民打开了全新的维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凝聚强大的网络力量。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奋斗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时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二届“乌镇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演讲时指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今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如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如何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期待和需求?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更多人平等享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让网络空间更好地造福国家,惠及人民,就要发挥好政府主导的作用,通过社会组织的倡导,智库力量的支撑,激发网民自发的行为,让网络治理更加有效、更加贴近民心。

  如何从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中挖掘新的理念和方式?如何引导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文明?如何放开政府的手脚,因势利导,科学地治理网络空间?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网聚智慧、网聚力量,建立网络时代的统一战线?必须形成一个多元力量参与的系统治理。这其中,

  政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规范工作、基础服务和激励机制;

  社会组织要彻彻底底融入人民群众,做好沟通工作、便民服务和公益事业;

  智库力量要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群众,做好咨询工作、决策服务和生态塑造;

  广大网民要时时事事做好守法公民,做好自律工作、互助服务和意识培养。

  二、坚持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

  在实践中的创新,是最勇敢的创新,也是最可靠的创新。而创新的目标,始终要聚焦改革开发的总目标,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将网络空间治理摆在重要位置。创新型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除了政府的顶层设计,还要关注线上线下“统一战线”,调动社会组织、智库力量和广大网民的自身力量,引导亿万网民实现自我监督与管理,这也是社会组织、智库力量以及广大网民参与网络治理的重要途径。

  大数据时代,要实现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看到,对于任何行动都会在网络空间呈现“踪迹”的新局面,一味地抹杀并不是办法,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诟病。我们不必“毁尸灭迹”,也不要急于“斩首”。网络空间足够大,在没有判定它是“良性”还是“恶性”之前,为防止扩散,伤及无辜,有染网络生态,妨碍社会秩序,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类有歧义的信息分门别类地隔离在不同的“黑匣子”里,实现“容器隔离”。这种创新管理思维是一个好选择。让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智库、亿万网民有充分的时间去认证它、了解它,不断地提高自身引导力、免疫力和抵抗力。

  我国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空间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采取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理的办法。所以,面对形态各异的海量信息,“隔离容器”怎样设计、“不明信息”如何封存,都还要在实践中摸索。在完善“放”与“封”的同时,也是在考量和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能力水平。

  网络自传播、自组织模式,是它的基因所决定的。如何做到因势利导?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三、坚持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智库和亿万网民的力量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全国共有546家网络社会组织,这些网络社会组织包括各级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各种协会、学会、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在过去几年中,网络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参与到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网络安全生态以及营造健康网络舆论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中,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等搭建了广阔发展平台,逐渐成为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专业智库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智库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智库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写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2014年10月,中央深改小组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2015年11月,中央深改小组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如何选择并建设一批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做出部署。

  让网络空间更好地造福国家,惠及人民,就是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社会组织的倡导,专业智库的支持,激发网民自发行为,让公益活动更加有效、更加贴近民心。只要我们把事做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最大公约数,展示最强同心圆”,才能更好地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秦安同志及其团队作为众多智库中的一员,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国内第一个“网络空间战略论坛”,又与人民网理论频道合作推出了第一个“聚焦中国网络空间战略”专栏。

  他追随郑必坚校长撰写了至关重要的“网络强国”报告,在斯诺登披露“棱镜门”前一天发出“美思科等‘八大金刚’不能不设防”的呐喊;他提出“打造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珍惜网络空间精神家园”的认识,以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议,都被国家战略层面所采纳,发挥了积极的建言献策作用。

  这本书是他计划出版的“网络强国‘三部曲’:网络突围、网络对抗、网络战略”中的第二部,涵盖“网络要主权”、“网络讲政治”、“网络有颠覆”、“网络讲战略”、“网络有陷阱”、“网络可自由”、“网络讲规则”、“网络有功夫”、“网络在结盟”、“网络掌握中”、“网络有对手”、“网络有卫士”等十二章内容,深入细致地解读了网络对抗的态势,值得作为全民网络强国意识普及的专门书籍。

  是为序,以资鼓励!


原文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111/c14677-29760009.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