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张静斌和耿雄飞同学顺利通过2021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1年6月7日,北京大学智能计算与感知实验室2021届第二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举行,张静斌和耿雄飞同学分别进行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经过三个小时的汇报和答辩,两位同学获得了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同意,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为李德英教授(人民大学),答辩委员会其他成员为:宋美娜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陈向群教授(北京大学)、王亚沙教授(北京大学)、李伟平教授(北京大学)和王平教授(北京大学)。
张静斌同学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6年9月加入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适应软件和服务计算等,其博士论文题目为《面向云端融合软件系统的自适应关键技术研究》。论文主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云端融合系统的主动自适应方法,缓解了运行时的不确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读期间,张静斌同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篇(含CCF B类论文3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耿雄飞同学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就职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担任智能航运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是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第一届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他长期从事智能航运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2014年9月加入实验室在职攻读电子与信息专业博士学位,师从王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航运系统,其博士论文题目为《数据驱动的智能航运调度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针对智能航运时代新型交通运输组织的迫切需求,通过将“云大物智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要素深度融合,研究安全、高效、环保的智能航运调度这一科学问题,提出了内河航运精确网络模型建立方法、航运交通流的准确预测方法以及兼顾安全、效率、环保的航道和船舶调度方法,并开展了示范应用,显著提高了航运网络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实践价值。在读期间,他主持了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和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2项。耿雄飞同学还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称号和“青年五四奖章”。
在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对两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等展开了一系列的提问与交流,并提出了问题和建议。经过综合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张静斌、耿雄飞两位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张静斌同学理学博士学位、授予耿雄飞同学工程博士学位。
智能计算与感知实验室由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创建,现有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16名,本科生12名,已经形成了一支梯队式的高素质研究团队。